读书心得400字左右免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400字)

读书心得400字左右免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400字)

不知哪年在京东购书满X减Y的活动时,为了凑单买了一本《李光耀观天下》的书,阅读后立刻对李光耀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新加坡国父,经历过二战与新马动荡时期的人,他深刻感受到了近代历史的风风雨雨,并带领新加坡从东南亚这个鱼塘中脱颖而出,成为发达经济体,东南亚一霸。可以说他的一生非常光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

而与欧美那些政客相比,退休后的他对新加坡这个国家仍然是忧心忡忡,他非常急切地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递出去,避免错失一步棋而让新加坡这个国家走向衰亡。因此他的著作与欧美一班政客形成了鲜明的区别(欧美政客大多是为了洗清白自己犯的错误,顺便卖书赚稿费)。在他的书中能深刻理解他的治国理政方案,能通过他的视角来解读新加坡、东南亚、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

可以说作为一个普通人,能阅读到如此高人的书,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重新看世界。

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腹地,占据了当今海运最繁荣的海峡(没有之一)-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这给新加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同时也让新加坡危机重重。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腹地,但他的主体民族却不是东南亚的主体民族-华人。明清年间由于人口暴增、战乱等原因,导致粮食竞争加剧,让中国东南沿海的人民群众生活愈发艰难,使得一部分人纷纷跨越南海来到了东南亚。二战中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华人群体纷纷捐钱捐物给母国,让日本人对东南亚华人怀恨在心。在占领了马来半岛后,日本人通过拉拢马来人,迫害华人来实现控制东南亚的目的。

随着二战结束,英帝国衰落,东南亚殖民地纷纷独立出来。一开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共同组建成为一个国家,但马来西亚领导群体为了独揽大权,提出了马来人的马来西亚,排斥华人。最终让新加坡带着大量华人独立出去,而此时的新加坡可以说破败不堪,连基本的水资源都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命脉完全控制在敌视华人的马来人身上,可谓危机重重。

也正是这份危机激发了新加坡各层人士的干劲,不成功便成仁。如果独立后的新加坡不能做强做大,自己的七寸一直掌握在马来西亚手上,那随时可能会被对方给干掉,要知道当时排华可不是口头说说而已,那是要大开杀戒的(可以参考九十年代印尼排华案,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在这份危机意识下,李光耀带领的群体真正做到了艰苦奋斗,让一个弹丸之地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并发展成为了军事、经济、发达指数都成了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到如今依然保持着这份危机意识,因为新加坡的华人群体一直被周边国家看做是东南亚的外来民族,而且还扼守着如此重要与繁荣的海峡,还如此发达,周边国家真实羡慕嫉妒恨啊,就想把他给吞了。

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觉得有危机压在自己头上没什么不好,至少能激活国家向前冲的干劲,刺激改革。

作为八十年代末出生的人,一生中经历到的危机还真不多,危机意识可以说淡如白水。过去完全无法理解国家曾经的大三线建设、核讹诈、百万军队陈兵边界、美帝打上门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同时经历了加入世贸后中美长达十几年的蜜月期,感觉一切都如此的美好。当2016年南海危机、2018年毛衣战打来时,我的心理层面非常不适应,感觉天一下就黑了。

但回过头来看看,中华民族能在创造5000年不间断的文明,哪是轻轻松松就能得来的,还不是外部危机不断拿着鞭子抽出来的。

夏商期间要不断与自然环境做斗争,让我们从一个黄河流域的小部落发展成为了占领中原的大民族。

春秋开始,除了内部斗争外,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给中原造成巨大的压力。更是让秦朝在统一中原后也没法喘口气,硬是修建出了世界奇迹-长城。只有强汉在经历了长时间忍辱修养兜里有钱后,战斗力开始爆表,把匈奴狠揍了一顿,从此一蹶不振。

但打服北方民族,外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帝国就开始自己作死了,导致分裂战乱不断,东汉后更是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大混战,差点把中华文明都给打没了。也正是这一次大危机,让中华文明看到了内斗的危险性,无论如何内斗,也不能不防外敌,避免在自己任上被亡国灭种,在历史书上将永世不得超生。

后续的唐、明、清的衰落灭亡无不是外部压力骤减,自己开始作死导致的。安史之乱来自于内部斗争,让盛唐一下跌入谷底。明朝嘉靖修仙、万历罢工让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走向衰落。清朝期间更是把周边全部打服,已无人挑战后开始自己作死,最终被工业文明降维打击轰开大门,开启近代百年耻辱史。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适当的外部压力,中华民族就容易内部出问题,容易自己作死。但外部压力来了,反倒可以激活中华民族的抗争意识,共同对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同样如此。中国近代史让我们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还要被痛打。所以共和国成立后一门心思搞工业化,让盔甲加身。后来面对苏修的百万大军陈兵边界,面对核讹诈,我们不得不开启了大三线建设,用战略纵深耗死他们。而如今面对美帝,我们又得独立自主,努力攀爬科技树,努力下饺子。

正是这长期的外部压力,让我国看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现如今美帝反对的就是正确的,美帝鼓励的就需要小心行事,有了方向才好发力。

当然压力也不能过大,面对像十三世纪叠满了各种buff的蒙古铁骑,无论内部如何牛逼也是扛不住的。但好在如今我们有了东风快递,有一年下一个法国舰队吨位的海军,有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有努力爬科技树的企业,有全产业工业体系,有主粮自主能力,甚至能源有被美帝压得喘不过气的毛熊支撑,那现在还嘘啥呢。反倒是这点压力让如今看到了我国的短板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长处,美帝神助攻啊。

对人才的极度渴望

放在如今极度内卷的中国,这一条真不太好理解。但即使如此内卷了,我们国家还在不断通过政策、科研经费、企业出资等方式从国外吸引高水平人才。比如华为以年薪超过200万吸引数学天才。十四亿人口的中国都如此渴望高水平人才,就更不要说2020年只有500万人口(只有300万左右拥有国籍)的新加坡了,这人口规模放在中国,基本也只能算一个弱二线城市了。

缺人口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新加坡缺乏高水平的管理者。面对一个四周都敌视自己的国家,控制着世界上最重要水道的国家,新加坡能够存活下来最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执政团队一定是全国最顶级人才,否则一个微操失误可能就满盘皆输,断送整个国家命运。但面对只有中国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要选出这样顶级的人才实在是难上加难,何况除了管理国家的人才,新加坡还急缺管理国家企业的高端人才、医疗的高端人才等等。

站在李光耀的角度来看问题,新加坡真的是缺人啊,非常非常缺。因此李光耀只能不断游说新加坡的顶级律师、顶级医师等人才从政,否则领导班子也组建不起来。而淡马锡新加坡航空等都算得上在国际上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也只能从几百万人口中来选择人才。当然除了高端人才以外,要维持新加坡正常的运转,还需要不断吸引包括计算机、物流、石油等相关行业的中端人才,也需要家政、保洁等基础劳工。

再回看我国,人口问题可比新加坡复杂得多。新加坡只是缺人,因此目标就是吸引人。而我国却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大,但另一方面有非常缺高端人才,特别在芯片、航空航天等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

我国有十四亿人口,如此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好好利用,那人力将不再是资源,而是累赘(看看南亚某大国),可能造成社会长期动荡。因此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压力。特别是今年疫情再度爆发以来,带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全部熄火,导致中小企业、个体户愈发艰难,进一步让雇佣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固,失业潮爆发。另一方面高校每年培养上千万毕业生,又需要有对应的企业有岗位来满足要求,但终究是僧多粥少,所以企业越来越内卷,996后恨不得007,原本本科干的活全都由硕士来填。此时不会觉得我国缺人了,反倒觉得人太多,实在是卷不过来了。

然而从毛衣战开始,美帝不断限制我国的高端产业发展,想将我们锁死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用十亿双袜子换他一架飞机。因此在芯片、飞机、航空航天等领域,我国几乎被完全封锁。这些行业又非常需要高水平专业人才带队来进行技术突破,而我国恰恰非常缺乏这部分人才。原先我国芯片行业不发达,培养的人才基本都去国外发展,在国内的基本也是在外企工作,接触不到企业核心技术。因此我们在这些行业基本是断层的,现在被封锁后需要一点一点补齐短板,如果有相应人才指导方向,甚至带队研发就好了。

不过相比新加坡,我对中国乐观得多。新加坡是真缺人,缺优质管理者。由于这几十年都处在全球化和平时期,新加坡人对危机意识越来越淡。而且选举制度先天容易让执政者看重短期利益,导致新加坡从政者一代不如一代,时间越长越拉胯。

但看我国,反倒是越被打压越知道正确的路在哪里,越能激发危机意识奋起直追。八十年代我们被西方全面军事禁售,恰好此时面对台海危机,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三十年过后再回头看,我们与欧美的军事差距不但没扩大,反而缩小了很多。二十一世纪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又被封锁了,但如今再看,我们不但有了载人飞船,还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导航系统,与欧美的差距又缩小了。

其实我们真正害怕的是不知方向在何处。我们不怕缺人,毕竟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能吸引高水平人才加入。时间在我们这一边。

国家市场决定企业高度

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不仅导致人才难寻觅,更为严重的是缺乏国内市场。

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就像培养企业的营养液一样,企业能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快速繁殖。反之在营养稀少的液体中,大部分企业得不到滋养而死亡,能存活下来的企业也极度依赖外部市场。这在全球化盛行的和平年代没什么问题,毕竟大家一起发财,只要财富分配好了就行。而一旦世界进入了乱纪元,逆全球化到来,各国开始意识到自保的重要性时,会引发外部市场剧烈波动,而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企业可能会被作为牺牲品而被献祭。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企业将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资本家最不希望的就是不确定性,此时企业主可能就会搬离驻地而去确定性更高,市场更大的地区。

新加坡缺乏国内市场,因此在新加坡的公司大部分都面向于外部。比如新加坡优质的地理位置能滋养新加坡航空,让他承担起东南亚干线运输。比如淡马锡面向全球进行投资,享受世界的发展红利。比如新加坡石油公司,让中东的原油在新加坡进行加工,再运往东亚与东南亚。这些公司基本都是面向全球市场才能做大做强,因为新加坡国内根本消费不了如此大规模的供给。这也得益于冷战结束后世界近三十年的和平,以及中国、东南亚在这三十年的发展。但外部市场不可能一直甘愿滋养新加坡企业,中国、东南亚各国看到如此大的蛋糕不可能不心动。而叠加了新加坡人才缺乏,未来新加坡将如何面对世界的变化以及外部竞争,李光耀对此忧心忡忡。

再来看看我国的国内市场。我们经常提及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市场。可能是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市场中没啥感觉,让很多人忽略了这十四亿人的市场对于一个国家有多么的重要。企业要能成长,首先是要能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赚的利润后再进行研发迭代,再生产出比原先更好的产品,再卖出去再赚钱再迭代,如此往复下去。由于研发费用往往非常昂贵,比如手机研发动不动就几个亿,汽车则是几十亿,飞机更是轻轻松松烧掉几百亿,如此大的研发投入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支持。

而在中国,只要研发出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再加上一定的市场营销就不怕卖不出去。比如在2010年山寨机横行的年代,刚创立不久小米通过一定的研发打造出了小米手机,再叠加“为发烧而生”宣传口号,在全国一下就卖爆了。有了销售利润后,小米不断迭代出了后续的新机型,很快就占领了全国市场。在经过几年发展又去了印度、东南亚、欧洲市场。一个创立不到十年的公司就能发展如此高度,正是得益于国内大市场,让商业能循环下去。

同样看看中国的汽车行业,在2010年之前,国内如此大的市场基本都被合资车企占领,营养液用于培养国外企业。但2010年以后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民企开始发力,虽然刚开始作出来的车现在被认为是工业垃圾,但正是这样的工业垃圾用低价模式吸引消费者购买,然后再拿利润进行研发,经过十年,如今这三大民企在国内都已经站稳了脚跟,可以与合资车企一决高下了。

在电动车领域更为明显,可以说电动车发展最快的就是中国市场,欧美完全无法比拟。依托国内市场以及国家政策,让中国的电动车企一扫燃油车的颓势,一下把合资车打得找不着北,可以说引领时代发展。无论是电机、电池、电控系统,还是依托这些系统的上层车企(比如蔚小理),在市场上都比合资企业的产品更有竞争力。燃油车以买合资车甚至进口车为傲,但在电动车却反过来了,合资车和进口车被看成了智商税,被人嘲笑。

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市场决定该国企业的高度。美帝企业为何如此强大,正是因为老美几十年来都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同时欧洲、日本等地都是美帝的殖民地或者自治领地,让老美的产品能轻松销往世界各地。现如今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慢慢变成了中国,依托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可以在营养丰富的培养液中成长起来。再依托国家影响力,面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如此一点一点迭代,才能产生出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李光耀的忧心忡忡,我对我国保持乐观。只要有国内市场托底,企业还怕啥呢。

如何建立国家认同

如果说人才、企业只是关系到新加坡能不能做大做强,那国家认同将决定新加坡是否存在的决定因素。

由于1965年之前,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新加坡这个国家。1965年以后,新加坡变成了被马来西亚抛弃的华人组成的国家。虽然华人占大部分,但也不是绝对多数(只占75%左右),剩下的还有马来人(占15%左右),而到如今,随着印度人不断移民,印度裔越来越多(占7.5%左右)。在没有历史,没有统一文化的背景下,还要面对多族裔,新加坡如何建议一个国家认同确实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新加坡给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就是人种混居,在分配房屋时,社区按照人口比例给不同族裔发放许可,让不同族裔混居、通婚。在官方语言上,定义英语为政府工作语言。可以说新加坡的这些操作就是淡化族裔认同,同时割裂华人与中国的感情联系,让各族裔能融合在一起,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而不是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其实人类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族裔认同基本上写在了基因中。我们第一眼看到与自己长得相似的人就有天然的亲近感,而看到陌生的面孔就有警惕心。在文化方面更甚,面对说同一语言,过同一种生活方式的人就能混在一起,而面对与自己差别很大的文化,基本就抱着看看热闹的心态,基本无法融入。

新加坡成立时间还太短了,一开始可能融合得还行,但随着时间拉长,没有共同历史认同,共同文化认同,国家终究很难完全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华人、印度人、马来人都不是能轻松融入对方文化的民族(这点要表扬黑人),国家认同的长期建立将是新加坡面临的严峻挑战。

再来看看中国,问题就没那么大了。我们国家汉族占据绝对的主体(91%),这基本决定了生在我国,基本是其他民族慢慢汉化,从历史来看这不是个大问题。游牧民族一旦进入了中原,无论多么强势都会被慢慢汉化(女真人汉化后才建立统一中原的大清辽国也只有汉化后才能经营燕云十六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想保留传统,很快就被逐出中原。可以说只要能种地,汉文化就能轻松传播开。再加上我国几千年来不间断的历史,让汉化的人更有历史认同感。而汉文化也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吸收周边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在一起组成了如今的华夏文明。可以说,只要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也就不在话下了。

而且从秦朝开始,大一统思想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到了汉武帝时期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巩固。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危机,更让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从此再没有消除。所以在中华文化中,分分合合,分久必合。无论乱世如何分裂,在人们心中还是以合作为最终目标。即使到了近代耻辱的百年,帝国主义不断支持代理人,人民内心深处还是期待最终的合并,这才铸成了新中国的建立的基础。

在国家认同方面,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有着先天的优势。强大的中华文化、强大的文化吸收能力、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都为中国认同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这方面我反倒对美帝、新加坡感到悲观。现如今美帝、新加坡还是强大的,但一旦衰落,没有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各民族会不会发生内乱,我想多半可能发生吧。

所以李光耀的担心并不多余,就看新加坡执政者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吧,我坐在旁边看好戏(幸灾乐祸)就好。

结语

有时候回头看,几十年前真是一个盛产伟人的年代。中国出了毛泽东、邓小平;新加坡出了李光耀;美帝出了罗斯福、基辛格;法国出了戴高乐;俄国出了列宁、斯大林。再来看看如今欧美各国前台那些小丑,比如英国那个连地图都不清楚的外长,欧洲那个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欧盟秘书长,美帝那些军火代理商的政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只能苦笑,苦笑啊。

如果站在新加坡的角度看问题,李光耀是一个非常伟大的领导人,他带领新加坡从脱离马来西亚时的危机中走了出来;他让新加坡这个孤悬海外的、非东南亚主体民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东南亚强国;他让新加坡从一个破旧的城市变成了东南亚最发达的国家;他建立起非常廉政的官员系统,高效管理着这个国家。可以说他建立了新加坡,也避免了新加坡被吞并,还让新加坡变成了东南亚一霸。

但新加坡的伟人已经去世了,如今看出李显龙更多是沿着李光耀的路径守成,在面对世界大变局时能否像李光耀一样雷厉风行,我个人不太看好。而且新加坡如今看似繁荣,却面对着非常多动摇国本的危机,能否让新的执政者们充满危机感、能否不断吸引高质量人才、能否建立国家认同等都关系到国家最根本的基础。

PS:这本书比较厚重,有一些内容可能对不了解新加坡历史的读者有点难懂。后半段对他私生活的采访我直接跳过了,毕竟我拿这本书是以政治读物的角度来读的,对他的八卦没有任何兴趣。李光耀的书最大优点就是不像西方政客自传那样胡说八道骗钱,而是真真正正的把个人经验表达出来。所以想站在伟人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很推荐这本书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143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30日 下午12:28
下一篇 2022年7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