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路径

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日益复杂、激烈、隐匿的特点。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党二十大报告中,都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新时代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实践要求理论创新先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学者们分别从建设的内涵、意义、价值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学理的支撑和理论的指导。但是,如何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问题却鲜有人涉足,换言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判断依据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词义入手。凝聚力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向心力,体现新时代意识形态在思想意识上团结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齐心干事业的凝聚作用;引领力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示范力和驱动力,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在实践中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拼搏的推动作用。从词义的内在要求看,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要求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和理论品格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也可以视为判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标准。一般来讲,明确某项工作的标准既为检验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实施路径。因此,逐一细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判断依据,力求标准客观现实的同时也在阐释如何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思想层面的说服力
   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交流碰撞,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通过能否彰显思想层面的说服力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应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从理论上阐释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意识形态”概念由法国启蒙主义学者德斯图特·德·特拉西提出后,就始终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受到各国政府和政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上升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充分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而要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就需要新时代意识形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知识与信仰的统一、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人们摆脱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束缚,给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义,而是立足实践与时俱进的方法,开创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这个问题,既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学理性,也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旗帜鲜明地驳斥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得到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但是依然遭到一些别有用心的抹黑和歪解。当前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伪装成科学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是一些国内学者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要把意识形态排除在外。这两种观点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对立起来,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归于意识形态而剥夺其在学术领域的话语权,这也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曾在学术和学科体系中遭到不同程度的弱化、淡化和边缘化。这就要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决地驳斥这两种观点,讲清楚“确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是要确立打破知识和信仰的二元对立的科学信仰的科学价值;就是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性把握世界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不可替代,而且具有推进具体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就是要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与哲学社会科学的‘非意识形态化’倾向进行不懈的斗争”。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具体来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就要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还要将其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蓬勃生机,彰显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征。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能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是其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认知前提。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时代的伟大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重要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观察时代就要立足于中国具体的国情,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迷雾笼罩的历史进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认清时代发展主题,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敏锐的目光和清晰的思维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新时代意识形态要会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把握时代是在观察时代基础上的对时代本质和规律的探索解析,是引领时代的现实基础。新时代意识形态要放眼当今世界大变局大变动的国际大势,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的国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剖析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把握新时代的规律和主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有效应对意识形态中的风险和挑战,解决人民群众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切。新时代意识形态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引领时代是观察时代和把握时代的要旨所归。新时代意识形态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在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厚度,以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度、认同度和维护度上下功夫,增强自身的引领力。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须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根本遵循,也是判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依据。这就要求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成体系地认真学习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第一,要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需要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倒逼意识形态工作需深化改革,以及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创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等方面讲清楚***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第二,要深入研究***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意识形态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之间的关系。第三,要阐释好***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容逻辑,包括“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等内容。第四,要理顺***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理路,按照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与社会思潮多样并存相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全党动手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第五,要体现***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具有宏大的战略视野、深厚的哲学底蕴、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生动的话语表达这些鲜明特色。第六,要认识到***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顶层设计,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现实层面的向心力
   面对我国多元价值观念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发挥主导功能和广泛践行上大有作为,通过能否彰显现实层面的向心力判断新时代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蕴含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属性。因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这里的“主导”是形容词,是指相同事物中某个事物所处的位置和地位,“主导地位”理解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学者界定意识形态概念虽有不同,但是大多数都包含对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有着明显的价值指向。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定义意识形态的概念,但马克思指出:“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因此,马克思更多地认为意识形态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包含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和哲学在内的统治阶级的观念体系,在这体系中,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亦包含三层基本结构:认知——解释层、信仰——价值层、策略——筹措层。认知——解释层面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层面。信仰——价值层面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层面。策略——筹措层面也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结构层面”。这表明,价值观不仅是意识形态对人、事和物的评价尺度,还是意识形态引诱人心的层面,也是不同意识形态相互攻讦的核心对象。总之,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核心。
   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价值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这是对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功能
   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这里的“主导”是动词,“所谓主,指事物的主体部分,或者说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谓导,是指疏通引导、启发开导、教习传导以及选择、导向的意思”。“主导功能”理解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引领和整合的功能。
   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客观存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导功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受到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出现差异化、复杂化和分散化的特点加剧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另外,价值观也不能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我国文化发展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领域中社会主义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文化并存、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并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并存的特点也会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价值引领和整合作用,人们容易在多元化价值观念中产生价值困惑,迷失自我,甚至掉进精心设计的价值陷阱中。更有甚者是部分团体和个人可能为了一己之私利,做出损害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举动。这时,发挥具有共同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就显得尤为必要。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保障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纠偏扶正功能。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功能表现为政治保障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纠偏扶正功能。国家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社会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结构和道德规范,保证社会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发挥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功能;整合其他价值观念,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的功能;还要作为价值评价的尺度对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抵制,发挥纠偏扶正的功能。个人层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准则,还要外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确保个人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让个人在社会上认识到该遵守怎样的价值引领,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三)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主导功能离不开人们的认同和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不仅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突出强调,还为如何践行规划了实践路径。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利用红色资源来宣传好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创业史、奋斗史、牺牲史和建设史,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属于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要把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加强四史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知史明鉴,观照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历来善于从历史中总结规律,找寻未来的方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树立大历史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教育,在学习中找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答案,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来之不易,明确将来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新时代意识形态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是要用系统观念打造一个纵到底、横到边、多层次、全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是体现“广泛”的要求。广泛性是实效性的基础,实效性是广泛性的结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各方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各环节和全过程,还要将其落细落实为日常生活中的乡风家风民风,确保其他工作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同频共振。
   三、坚持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维护好中国形象彰显新时代意识形态面对世界的示范力
面对部分西方国家不时抛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的别有用心,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娴熟运用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的方法,宣传我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为别国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中国智慧和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2895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