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发展综述汇编(27篇)

2023年经济发展综述汇编(27篇)

目录
    1.XX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综述 4
    2.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11
    3.XX市绿色金融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1
    4.XX县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25
    5.昂首迈步新征程 凝心聚力谱新篇——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30
    6.沧桑巨变感党恩砥砺奋进展宏图——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36
    7.砥砺奋进 谱写新时代奋进之歌——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43
    8.砥砺奋进七十载 金色XX谱新篇——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0
    9.奋楫扬帆风正劲 勇立潮头满目新——XX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54
    10.奋楫扬帆逐浪行—XX区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58
    11.风华五年谱华章 城市嬗变展新篇——XX市XX县建市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63
    12.轰响“工业强市”主引擎 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上半年XX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70
    13.厚植“成长沃土” 撑起“半壁江山”——XX市全力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76
    14.坚持产业为要 推动高质量发展——XX高新区上半年经济发展综述 82
    15.勠力同心谋发展 满弓劲发扬帆起——XX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88
    16.锚定强县目标 拼搏冲锋向前——XX县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93
    17.盘活“方寸地” 绘就“聚宝盆”——XX县高质量发展 庭院经济工作综述 97
    18.千帆竞发立潮头——XX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106
    19.上半年XX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14
    20.挺起工业“脊梁”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XX市建市二十周年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117
    21.稳预期 促发展 ——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综述 123
    22.一份亮眼的奋斗答卷——XX区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27
    23.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壮大——XX市公安机关全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133
    24.以工业倍增挺起发展脊梁——XX县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138
    25.栉风沐雨奋进路 不负韶华再出发——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44
    26.栉风沐雨谱华章 继往开来铸辉煌——XX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51
    27.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XX县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56
    

XX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综述

    全市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7800亿元,存贷比达102%,域外资金持续流入;直接融资477亿元,实现新的突破;新增上市公司2家,两年新增7家,上市公司市值近1900亿元;先后建成10个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促成贷款投放50.88亿元,支持小微市场主体2655户;举办专项产融对接活动46场,现场签约项目742个,签约金额达1442.58亿元……
    近年来,XX金融系统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和“1+5+N”产业集群,全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制造业、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投放,在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服务助力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监管部门创新举措,引领金融机构改变模式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XX创兴木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木材加工、木材销售,企业因业务扩展急需周转资金购入一批原材料,但由于无融资抵押物,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XX农商银行率队的市金融专家服务团了解到实际情况后,考虑到常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无法满足其需求,在无抵押物的情况下,XX农商银行决定给予该企业一笔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并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从走访对接到贷款发放,仅用3天。
    这是我市2023年金融专家服务团再提升行动活动的一个实例。
    今年初,我市组织银、证、保、担、投等金融机构组成20个市金融专家服务团,聚焦“1+5+N”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以“企业提、政府点、机构配”的方式,分行业、分领域开展走访,提供“一企一策”投融资和上市培育方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4月27日,“XX金融日”围绕三大需要(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融湾先行的需要、建设XX区域金融中心的需要)、四大版块(产融对接、资本对接、金融助力产业招商、政策宣讲培训),以省市县联动、市内外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加强交流合作,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构建“产融共同体”,达成务实合作,取得双赢效果。在第一站走进章贡区活动中,参会金融机构与有关企业签约9个项目、签约金额31.3亿元。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地方金融组织必须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融资在保余额达290.87亿元,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达7.84倍,比全省水平高出1.48倍。全市融资租赁公司资产总额76.35亿元,其中融资租赁资产66.32亿元;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11.53亿元,发放保理本金7.03亿元,受让应收账款余额7.11亿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达22.3亿元,贷款余额17.59亿元。市融担集团再获******+主体信用评级,成为全省设区市首家双******+主体信用评级的担保机构。
    深赣金融对口合作迈入高速期
    2月初,XX省人民政府、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与XX市、XX市与XX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出台;2月14日,深赣对口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深召开,拉开了深赣金融对口合作的序幕。
    作为深赣对口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XX金融按照“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的要求,以市场化模式互通有无、互惠互利,走出一条携手推动赣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3月上旬,深赣金融对口合作系列活动拉开序幕,“走进深交所”培训活动、“险资入赣”XX专场活动、观摩企业上市仪式、“XX创投日”深赣合作专场暨2023年赣企融湾项目路演活动、学习观摩“XX创投日”,3天2夜5场活动,为深赣金融对口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南方创新基金签约20亿元云端特种机器人装备项目落地南康区;中信证券辅导的拟上市企业IPO募投项目拟迁址落地于都县;XX经开区与启赋资本组建双GP基金,已落地3个项目;组织粤磁稀土、中新云农、旗岭食品、港嘉兴食品等企业与协会、投资机构对接;推动双Q业务、金融飞地合作事项……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深赣金融对口合作正走深走实。
    金融要好,人才助跑。为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金融赣军”,XX金融监管部门积极选派金融干部远赴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学习。深赣对口合作的开展,为XX金融人才的培养打开了“便捷通道”。XX率先开展深赣金融系统干部跟岗实训。目前,第三批次跟岗实训干部已到XX相关金融机构跟岗学习,累计派出39名金融干部。各县(市、区)与XX24个金融行业协会已全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派出金融干部到XX金融行业协会跟岗学习。与此同时,邀请深交所、XX证监局、XX市新兴金融行业党委、XX银行业协会、XX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等金融监管服务单位、行业协会共组织16批次400余人在我市开展了党建研学活动;邀请XX资本市场学院、进出口银行XX分行等单位50余名金融专家深入我市进园入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融资难题。在深赣双方“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交流影响下,XX供应链金融协会、XX互联网金融协会、XX上市公司协会等金融行业协会纷纷表示,要把相关金融培训活动放在XX举行,为深赣金融人才交流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普惠金改再吹冲锋号
    “百石村距离信丰县城50公里,进村全是山间小路,路途遥远,崎岖不平,只要村民一个电话,邮储银行的客户经理就上门来了。”近日,当地黄牛养殖户郑师傅说,前些年,他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养牛培训班后,尝试发展黄牛养殖。尝到甜头的郑师傅,今年6月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但资金不够令他犯难。邮储银行XX分行驻村干部把情况向行里反馈后,该行信丰支行立即派人前往村里实地调查,根据客户需求现场发放了6万元“线上信用户贷款”。新扩牛棚,购买牛犊、饲料……有了资金支持,郑师傅“牛劲”来了,干劲十足。
    6月1日,工商银行XX市分行信丰支行借助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场景,为“信丰高新区5G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贷款”上游供应商签发数字信用凭据,发放普惠贷款3000万元,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该行供应链融资实现零的突破。
    这是我市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服务的普通例子。截至目前,全市共21家银行获得7大类55项普惠金改政策支持。
    XX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作为我市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的有力抓手和“金融双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建设革命老区普惠金融发展“先行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红色金融基因传承创新“样板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区”的改革定位,提出“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数字赋能、完善支撑配套、强化激励引领、优化金融环境和强化机制保障”等七大工作任务、30条具体措施,推动普惠金融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稳就业、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75.4亿元,同比增长19.54%,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和不良率分别降至5.13%和2.02%,实现普惠小微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和质量提升;涉农贷款余额3133.54亿元,同比增长13.65%,新增贷款中涉农贷款占比达38.67%。
    资本市场发展引擎强劲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键电声股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我们将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力量,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近日,天键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砚儒说。天键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首发上市,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为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和主动融入资本市场树立了标杆,增添了信心。
    企业如何共享全国资本市场丰富的资金资源,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壮大?上市无疑是最快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近年来,XX高度重视企业的上市工作,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聚全市之力服务拟挂牌上市企业,为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构建最优环境,让企业发展之路越来越宽,越走越稳。
    今年以来,XX新增播恩集团、天键股份2家上市企业,新增数量占全省的14.29%,其中播恩集团为我市首家农业上市企业,也是全省2023年首朵“映山红”企业。新增申报企业2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股改企业6家。
    今年首家“映山红”上市企业播恩集团,是全市唯一农业上市企业,将有力助推我市农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19家,在省内率先实现***股市场各板块全覆盖,涵盖家具、新能源、钨和稀土、电子信息、农业产业等主要行业。此外,全市还有在审企业2家,辅导备案企业8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6家,纳入省上市后备库企业90家,市上市后备库企业108家,上市梯队初步建立。
    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截至6月,全市上半年直接融资477.094亿元;资本市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多条过硬措施鼓励支持各类基金在XX发展;推广“保险+期货”模式新金融工具,在XX县、XX县、XX市等多地开展各类“保险+期货”项目12个,共计保费1150万元,目前赔付金额319.96万元;XX县落地全市首单“商业险油菜期货价格指数保险”,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有力的油菜价格风险保障。
    

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我市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10位,其中11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3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2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
    这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画面:企业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火力全开”赶订单;项目工地上,各种车辆来回穿梭建设忙;高质高效农业现场,农民忙着收获,累并快乐着;节庆活动火爆,引来八方游客,尽是欢声笑语……
    这是一幅幅幸福满满的景象:老旧小区改造让家园旧貌换新颜,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场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蓝天白云已司空见惯……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件件鲜活事例、一个个感人故事,枣庄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聚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
    强工兴产:
    锻造强劲引擎 挺起工业“脊梁”
    夏日炎炎,在位于枣庄高新区的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伴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高效运转,全新产品BEV 173***h锂电池正源源不断下线,等待运往全国各地,装载于沃尔沃、极氪、SM***RT等高端新能源车型。而在仅一路之隔的欣旺达30GWh动力电池项目卷绕车间里,四号104***h产线也于日前实现产品下线交付。至此,我市招引的两大锂电龙头企业均已实现投产。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部署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引导全市各级集中精力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突破园区、育强企业,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链聚合聚链强群,强壮工业经济筋骨。
    围绕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深化“链长+链主+联盟+基金”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短链”延伸、“断链”连通、“弱链”转强,我市器械装备产业和“匠心枣庄”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中材锂膜、丰元化学、益康药业等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库。
    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加快建设总投资793亿元的43个锂电项目,目前全市锂电企业发展到117家,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4%。积极推进省级储能示范基地建设,华电新源、中广核、台儿庄台阳等储能项目建成并网,我市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62MW/724MWh、居全省第1位。
    推动工业技改提档升级,组织召开枣庄市“智改数转”对接大会,全市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46个、总投资816.6亿元,280个项目入选全省万项技改项目库。
    加快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全市新建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新增上云工业企业55家,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5个,峄城区云端大数据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制造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厚植沃土激发动能,梯次培育助企登高。
    深入实施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四上”工程,健全“小升规、产转法、规改股、股上市”后备资源库。
    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422家、总数达到3226家,新开业投产企业净增纳统122家,其中工业企业净增13家、服务业企业净增17家,均居全省第1位。
    研究出台企业营收增量奖、一次性“过门槛”奖、制造业单项冠军奖等激励政策,上半年兑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市级奖补资金1175万元,有力促进了企业扩量提质、倍增发展。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瞪羚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6家,腾达科技IPO获深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通过。
    招新引优扩大投资,培植优势积蓄后劲。
    积极搭建高能级招商平台,建成启用枣庄市长三角产业促进中心,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飞地”招商、基金招商。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持续深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健全完善从项目洽谈到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的闭环推进机制,26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431.1亿元,超时序进度17.8个百分点;54个专项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1.3亿元,超时序进度13.5个百分点。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庄里水库抽水蓄能电站提交省发改委核准立项,枣庄机场、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临滕高速、S103济枣线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店韩路快速通道、郯薛路竣工通车,我市国省道和高速路网密度跃居全省第三位。
    纵深推进改革创新,聚力突破释放活力。
    聚力深化国资、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成功组建枣庄市港航投资发展集团。
    安排市级领导领衔推动30项共性改革事项,新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供销合作社“绿色农资”等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
    积极培树改革典型,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工作获评国家部委“优秀”等次,“新业态就业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6个改革典型被国家部委肯定推广。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上半年新增15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7家企业研发机构入选2023年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启迪之星(枣庄)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的理念,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建立完善柔性执法制度,将501项“不罚、轻罚”清单纳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惠及各类企业等市场主体2万余个。
    大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创新推出园区项目审批“极简办”,实行涉企证照“一照关联”“一码通行”,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同比增长9.3%,增幅居全省第2位。
    成功举办中国(枣庄)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与12家重点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总规模207亿元的13只产业基金。
    积极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推广使用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治理方式,制定“榴花分”诚信激励措施380项,薛城区获批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制定出台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四张清单”,隆重表彰2022年度突出贡献企业、优秀企业家及招商大使,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社会环境。
    城乡融合:
    扮靓幸福家园 发展成色亮丽
    “自从有了这个‘口袋公园’,我几乎天天到这里晨练、遛弯。”在市中区青檀路与君山路交叉的一处新建“口袋公园”,正在晨练的市民王伟说道。
    市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运用规划建绿、见缝插绿、造景添绿等举措,建成了政府西游园、刘岭园、道南里游园等口袋公园和西岭游园、誉德园等精品公园游园,打造“城市文化景观小品”14处,市民休闲场所越来越多。
    我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
    统筹抓好“五城同创”,深入推进市容市貌“微整形”“微治理”,新开工道路改建工程65个,累计修缮城区路面5.8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燃气管网60.3公里、供热管网20.8公里、雨污合流管网78公里,新增海绵城市4.7平方公里。
    加快推进公园绿地改造提升,上半年建成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34个、生态街巷64条、城市绿道36.1公里,台儿庄区获评首批省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
    大力实施停车场智慧化改造,上半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246个。
    积极优化“双千兆”网络建设环境,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6889个,行政村覆盖比例达到88.6%。
    推进乡村振兴,走好共富之路。
    高规格召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启动实施“双十百千”工程,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11个、衔接推进区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618个,山亭区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县。
    突出抓好粮食及农业生产,全市夏粮总产量超过90万吨,培育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甘薯等10个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华沃、健袖等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1家,新获批省级农业科技项目5个,推动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59家,周营镇入选2023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63.7公里,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25户、清洁取暖1.1万户。
    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深入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上半年完成植树造林7580亩、修复湿地650亩,建设提升生态廊道113公里、环城绿道23.6公里。
    扎实推行“山长制”,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29家,完成破损山体修复治理750亩、采煤塌陷地治理220亩。
    加快实施总投资20.8亿元的南四湖45项水污染治理工程,申报创建省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7条,9个国省控断面水体优良比例为100%,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实施周营沙河综合治理、“两库四河”水系连通等工程,推动实现全域水系畅联。
    探索建立大气治理快速响应机制,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05天,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指标位居省考核三组第1名。
    改善民生:
    展现为民情怀 共创美好生活
    目前,建设者正加速推进临山片区、西小三四期、东巨山、来泉庄、曹沃、古井棚户区改造工程。2023年,薛城区计划投资1.079亿元,高标准完成22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房屋建筑面积约56.69万平方米,提升4315户家庭居住环境,力争8月底前完成改造任务。
    薛城区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安居宜居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是我市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升温”真实写照。
    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一件接着一件办,就像一双双“幸福之手”,叩开了百姓的家门,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对接群众期盼,扎实办好惠民实事。
    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40.7亿元,同比增长12.8%。建立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拨付配套就业补助资金1.1亿元,依托“枣工快递”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4213人,新增城镇就业2.28万人。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养老保险及工伤保险参保扩面、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发,改造提升敬老院6处,新增爱心食堂56处,为1.2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专业照护服务25.4万小时。
    积极推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上半年新开工棚改住房2779套,改造老旧小区135个,排查农村房屋91.5万栋,整治完成C、D级农村危房2万户。
    倡导推行绿色出行方式,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7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条,新建公共专用充电桩600个,切实让群众生产生活更加高效便捷。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9所、新增学位2.4万个,规范提升普惠性幼儿园20所;加快建设枣庄学院新城校区二期工程,今年秋季学校招生首次突破1万人。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3300余场次,我市参与制作的广播剧《守望黄河口》获评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滕州市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渔灯巷文旅街区成功入选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
    大力实施“健康枣庄”十大行动,枣庄市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市胸科医院改扩建工程年底前具备启用条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成功获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深化“平安枣庄”“法治枣庄”建设,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强基础、严执法、促提升”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主动约访制度,综合施策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深入推进“枣治理·一网办”提升工程,市区两级71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基本完成实体化建设。
    组织开展夏季治安整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我市“网络水军”专项会战战果居全省第1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在肩勇奋进。站在新起点,奔向新目标,全市上下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XX市绿色金融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绿色金融是以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信贷、保险、证券、产业基金等金融活动,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XX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不断深化细化金融服务,落实宏观政策要求,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相关重点领域的项目储备和融资支持,积极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完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常态化支持机制,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金融保障。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4.35亿元。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将生态观念引入金融,促使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依靠金融手段和金融创新影响企业的投资取向,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促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和新型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实体产业绿色转型,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构建了全市绿色项目融资对接长效机制,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绿色项目库,推动形成绿色项目动态更新管理、常态化推送对接、融资落地定期督导机制,实现绿色项目“有进有出”。优化完善绿色行业、企业和项目的准入标准,定期收集、主动跟进绿色项目信息,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创新机制,搭建绿色金融“四梁八柱”。
    中国农业银行XX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毛浓鹤说:“近年来,农行XX分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衔接,加大可持续挂钩债券或贷款、转型债券等工具的推广应用,不断丰富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满足企业低碳转型合理融资需求,持续激发绿色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的三峡能源XX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响应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也是甘肃省安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光伏+治沙”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随着项目不断发展,企业急需一笔资金采购设备,中国工商银行XX支行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第一时间上门与企业进行对接,向企业推荐了一款“光伏贷”金融产品,助推企业发展。
    “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放款效率快、额度也高,对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是如虎添翼。”看着已到账的贷款,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业务经理李兴磊说。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XX市聚焦支持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八步沙生态保护水源保障工程、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古浪段)和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修复产业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荒漠化治理领域的特色融资需求,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引用和创新,促进绿色生态项目银企对接,积极探索支持商业化治沙产业发展,加大对防沙治沙上下游环节的融资支持,推动“光伏贷”“风电贷”“节能贷”“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等产品增量扩面,持续丰富具有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年来,XX市金融机构聚焦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延伸和下沉金融服务,持续优化信贷流程,不断创新贷款产品、提升客户体验、简化授信资料、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办贷效率,多措并举畅通金融“血脉”。扎实做好线上线下对接工作,实现银企精准对接,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力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为XX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中国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柏宏繁表示,全市金融机构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绿色金融工作部署,大力开展“绿色金融深化年”行动,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XX资源禀赋,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丰富产品体系,制定专属服务方案,优化流程管理,聚焦光伏基地新能源建设,不断提升绿色经济金融服务质效和覆盖面,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大势所趋,绿色金融大有可为。截至目前,全市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4.35亿元。截至5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08.86亿元,同比增长46.26%。加强绿色金融建设、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提高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效率,定能更好地守护绿水青山,助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XX县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回顾建州以来风雨历程,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奋进、阔步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坚定不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县工业从无到有,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就,有力支撑了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艰难起步(1953年-1985年)
    建州前,XX县工业经济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民间传承的手工作坊,如磨面、榨油、缝纫、打铁挂掌等。1958年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基础上创办煤矿、修配社、砖瓦厂、木器厂、被服厂、皮毛加工厂等集体所有制企业28个,新建县铬铁矿、石棉矿、农具修配厂、砖瓦厂、石灰厂、煤矿、被服厂、皮毛加工厂、副食品厂、屠宰厂、肠衣加工厂11个地方国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57万元。全县工业从手工作坊向机械工业生产迈进,基础工业得以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全县工业正式起步。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发挥资源优势,地方国营企业发展较快,形成以石棉、煤炭、黄金开发和皮革加工等为主的地方工业。1980-1984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2%。
    1985年,我县共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7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达到1278.46万元。32年间,工业产值翻了近52倍,占全县工农牧业总产值3057.95万元的41.8%,居举足轻重地位。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1986年-20XX年)
    1986年以后,XX县工业企业不断推动改革,经过法人代表承包经营方式改革、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县工业企业按照“动产权、变身份、转机制、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取破产、出售、合资、解散、组建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对全县工业企业实行了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了“国退民进”的改制目标,为工业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解决了以往国有体制下极难解决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绝大多数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极大地活跃了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至20XX年,全县全民所有制企业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使产权得到转移,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20XX年末,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0881.50万元,完成主要产品石棉绒15667吨、发电量1190万度、自来水27万吨、铅锌精粉400吨、原煤32.56万吨、铬铁5250吨、冻畜肉620吨,完成税收300万元。到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6011万元,增长47.14%,完成石棉绒18600吨、发电量11000万度、自来水35万吨、铅锌精粉3310吨、原煤8万吨、铬铁6577吨、冻畜肉1699吨;石棉绒增长18.72%、发电量增长824.37%、自来水增长29.63%、铅锌精粉增长727.5%、原煤下降75.43%、铬铁增长25.28%、冻畜肉增长174.03%,完成税收600万元,同比增长2倍。
    20XX年以来,XX县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有色、黑色金属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为重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采取先进的冶炼技术和严格的环保措施,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通过大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抓紧推进了一批优势项目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和林下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农产品、鹿产品、野生菌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开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农特产品规模化生产,促进了农业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县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2935.4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23239.77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305.13万元,同比增长22.9%,2010年底,全县共登记注册各类企业213户。其中,国有企业65户,私营企业148户,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7624万元,同比增长44.6%;完成工业增加值19614万元,同比增长40.6%;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5294万元,同比增长51%;实现增加值14675万元,同比增长51.9%。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XX年-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培育产业为重点、落实政策为核心,推动全州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一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家,其中,煤炭开采1家,铜精矿采选业2家,牛羊肉加工业1家,乳制品加工业1家,水力发电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亿元(对比1953年24.57万元,增长1628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0.8亿元。
    二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XX年以来,全县工业由资源依赖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XX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明确县域核心定位,主动肩负生态文明建设和XX山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任,淘汰、关停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模式,产业经济稳步上升。工业总产值从20XX年的19.1亿元下降至20XX年2.57亿元。通过不断培育新产能,全县工业总产值在20XX年2.41亿元的低谷后逐步回升,到202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比20XX年增长6.7%。同时,通过将招商的重点方向转向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风电、光电、电动节能和农畜产品加工等项目,20XX年-20XX年,XX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各类项目43个,签约金额45.2亿元,落地建设项目21个,完成落地资金9.88亿元。随着新兴产业逐步落地,为我县工业产业新旧产能过渡,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20XX年以来,XX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搭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功能,加大旅游业、农牧业、特色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的“孵化”力度,争取筛选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截至2022年底,冰沟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园区运行平稳,入驻企业10家,小微企业孵化园建成投用,孵化小微企业8家,中小企业服务环境得以改善。
    回顾过去,XX县工业经济砥砺奋进70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昂首迈步新征程 凝心聚力谱新篇——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合作,这片昔日羚羊栖息之地,一方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犹如洒落在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民安居乐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发展蒸蒸日上……25年风雨,一路高歌,25年征程,成果辉煌。建市25年来,在历届班子和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艰苦努力下,羚城合作实现了从弱小起步到领跑全州的美丽蝶变。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羚城大地铺展开来……
    打造旅游城市“会客厅”
    生活在羚城的人们由衷赞叹:“合作变了,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现代化气息更浓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多项殊荣花落羚城。目前,XX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4.21平方公里,主城区路网基本建成,城区道路长度52.18公里,城区供水普及率95%以上,城区燃气普及率63%,绿化覆盖率38.9%,污水管网覆盖率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大抓项目,大抓招商,项目建设点燃发展新引擎。今年4月,XX市127个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总投资128.52亿元。羚城公园、甘南津街、羚城西苑、玛曲东路延伸段高架桥、东山全民健身中心等一系列喜迎州庆70周年献礼项目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念钦街学府地下通道等重大民生项目正加快实施。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字,是羚城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生动注脚。2023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成都、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湖南、山东等地的30多家企业考察对接招商引资工作,签订招商引资框架协议7个。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35.48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的华升云XX市数据中心项目开工标志着大数据产业首次在涉藏地区落地,对未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实施、数字经济在涉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和经济社会意义。西成铁路、合卓高速、合作至赛尔隆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合和公路、西宁道至勒秀镇快速通道全面铺开,30分钟城市圈加快形成。东山、西山和庙山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成效显著。开展“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对外开放美森佳苑、吉祥家园等5个小区地下停车位,规范停车设施收费标准,增设新能源充电桩,建成道路智慧停车项目,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
    香巴拉文化广场、沿河路健身步道、念钦街(西路)、高速路南北口等民生项目改造再升级,极大地改善了市民健身基础设施条件,丰富广大市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盛夏时节,XX市迎来旅游高峰。走进干净整洁的村庄,品尝地道的藏家美食,美丽宜居环境让人流连忘返……XX市大力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牛羊饲粮药菌”六大特色产业,投资5.1亿元推进“八万”工程,打造种植示范基地23个,以牦牛、藏羊养殖和藏中药材、羊肚菌种植为代表的现代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投资2.1亿元建设旅游标杆村3个、专业村8个,精心打造合冶公路美仁草原风情线,成功创建卡加曼3***级旅游景区,形成了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产业体系。紧紧围绕“一心三区”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羚东、生态羚南、田园羚北“三区”建设,做优做强美仁牦牛、卡加藏羊、美仁蘑菇等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走出一条“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产业发展之路。持续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工程,登记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39个,组建7个联合社、4个高标准联合社。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牧户”发展模式,39个行政村与华羚、燎原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精品旅游风情线和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打造当周林卡、慧溪民宿等高端民宿集群,当周草原、美仁大草原、卡加曼田园综合体和俄合拉、加拉尕玛旅游标杆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及甘南旅游“第一驿站”。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南木特藏戏展演、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邀请百强旅行社、知名媒体等实地体验营销,培育本土文旅讲解员和网络达人,形成强大的宣传推介声势和阵势,提升雪域羚城知名度与美誉度。
    绿水青山筑起生态屏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XX市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致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美好家园,绿色发展意识深入人心,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近年来,XX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面山造林、造林补贴等生态工程,完成国土绿化4.13万亩,打造8处绿化基地。2019年以来,XX市累计投资1.28亿元,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若尔盖草原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建植人工草地11万亩,改良退化草原24万亩,治理黑土滩11万亩、毒害草5.5万亩,鼠虫害防控25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0.8万亩,造林1.78万亩,建成绿色长廊29.5公里,退化林修复0.35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31.65万亩,国家级公益林29.5万亩。
    2023年XX市计划投资6273万元,围绕矿山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积极谋划7个山水子项目。以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为主线,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达到“护山、保水、治湖、扩林、调田、护草”一体化目标,推动甘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障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屏障。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XX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义务教育保障——2023年XX市投资234.8万元,对6所农牧村学校进行校舍提升改造。投资105.1万元,为6所农牧村学校配备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继续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294万元。市属6所学校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相关学校签订校际“一对一”帮扶协议,构建校地合作新模式。基本医疗保障——落实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参保资助政策,农牧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参保资助率达100%,参保资助16500人234.06万元。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保待遇政策落实全覆盖。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续签率、履约率均达到100%。住房安全保障——结合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采取“线上线下”双向监测方式,常态化开展住房安全隐患排查。2023年上半年,统筹实施农牧村低收入群体农房抗震改造18户,补助改造资金24.39万元,住房安全成果持续巩固。
    强化兜底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至今年6月底,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91.78万元。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1637人106.2万元,发放孤儿生活费20人1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7人30.3万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118.33万元。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照护工作,落实资金75.79万元。
    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
    XX市致力打造社会治理新高地,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构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雪域羚城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聚焦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常态化推进民事村办试点工作,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把工作任务细化到村组、下沉分解到户内,指导39个村依托日常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5种服务模式,围绕政策宣讲、生产提质、就业培训、卫生健康等8项服务,确保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凝聚基层治理“内生力”。全力促进乡村积分超市规范有效运行,投入30万元建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引导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业,积分制治理模式覆盖率达90%。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组织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红黑榜”等评选、实行“积分超市”“大手拉小手”等行动,有效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助推基层治理“高效能”。纵深推进“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叫响服务群众零距离、基层治理全覆盖、应急处置快响应的“8+”基层社会治理“甘南品牌”。加强和改进“群众管理群众、僧人管理僧人”“网格化+十户联防”工作机制,推动“小联防”发挥“大作用”“小网格”实现“大服务”“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一路高歌,勇毅前行。XX市正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高质量发展路上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沧桑巨变感党恩砥砺奋进展宏图——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展开七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XX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5.2万XX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XX篇章。
    XX古称“叠州”,地处秦岭西延岷、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XX县地缘战略优势独特、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资源潜力巨大、文旅产业优势明显。七十年奋楫,党的惠风吹遍龙江两岸,XX县抢抓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实干笃行、奋勇向前,书写了一份精彩答卷: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城乡环境最新讲话系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有力。
    经济提速综合实力后劲足翻开七十年的成绩单,XX县经济发展“含金量”很足: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大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128.3元和9665.6元,主要经济指标一路向前、持续攀升,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法宝,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亮眼数据,来源于“质”的蜕变。经济的“新质地”从何而来?七十年来,XX县将理清发展思路作为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汇聚各方力量,全县干部群众奋力决战,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回望过去,XX县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招商引资、持续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县域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一届又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接续措施,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2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906万元……如今,放眼叠州大地,满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产业园里,食用菌棒生产线伴随着轰轰的机鸣声马力全开,社区工厂车间里,工人们加紧生产,赶制订单;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紧张作业……生态提色美丽家园更宜居
    XX这个生态环境的“优等生”,与其他山区县一样,也曾走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道路。XX县人民逐渐意识到,创收总以满目疮痍的荒山为代价;要有健康的生态,就要缩小并放缓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创收与生态保护如何抉择?面对考验,XX县毅然选择了后者。放下GDP增长率的包袱,守护好青山绿水。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否决了一大批重大资源开发项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源头上斩断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全力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扎实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投资大量资金,实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灾害防治等各类生态项目40余个。积极配合省州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蓝天、净土、碧水”保卫战。如今的XX县境内森林广袤,山川秀丽,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87%。连年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称号,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前光秃秃的北山严重影响着县城的生态环境,经过多年治理,现如今成了人们观光旅游的胜地。今后我们还要多栽绿植,让北山在实现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北山绿化管护站站长李继录说。
    产业提质乡村振兴富乡亲
    多年来,小城XX用绿色谋发展,让“好风景”和“绿经济”比翼齐飞,使高质量发展的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建州初期,XX县经济落后,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如今,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产业发展上,XX紧盯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村增美,围绕蕨麻猪、食用菌、经济林果、藏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以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延链条,构建完善育繁推、种养加、产供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为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生态XX?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赋能助力。
    近年来,XX以“抓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落脚点,结合“一线三片多点”和“四千一万一园”工程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深度挖掘产业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着力在“特”上下功夫,在“优”上做文章,在“强”上见成效,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不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整合涉农资金1.17亿元,实施农牧产业发展项目123个,大力发展蕨麻猪、食用菌、经济林果、青稞酒等特色产业,续建蕨麻猪省级农牧产业园区,建成特色种养殖基地67个,特色产业种植2.96万亩以上,存栏牲畜13.23万头(匹、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高标准联合社11个,规模经营合作社5个,“五有”合作社比例达60%,认证“甘味”品牌2个。“我们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树品牌、强基础,做强做大农牧产业、文化旅游两大首位产业,着力构建‘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县委书记焦维忠说。镇镇有园区,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干。建州以来,XX县立足禀赋、突出特色,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文旅融合丰厚资源显优势
    XX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藏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民歌的故乡、民俗的大观园。XX人文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唯一性,成为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XX四季气象万千,景色魅力无穷,“春如梦、夏如露、秋如醉、冬如玉”便是XX的真实写照。
    天道酬勤。多年来,XX县以甘南州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为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实现了“全域美”“全域游”和产业品牌响亮的既定蓝图,向幸福美好新XX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倾心投入、精心打造,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扎尕那大景区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和助推器。绮丽的扎尕那,是甘南州唯一一处集森林石林、民俗村寨、田园风光、古冰川遗址等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享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美名和赞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青睐和关注。为进一步提升扎尕那大景区的整体对外形象,擦亮“世界的扎尕那”品牌,近年来,XX县举全县之力,组织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出重拳、下猛药,开展扎尕那大景区综合整治攻坚战,使扎尕那实现美丽蝶变。
    民生提档百姓福祉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多年来,一个个凝聚着民生期盼的愿景化作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幸福实景,一张张汇聚着为民情怀的“责任清单”变为一份份让人暖心的“满意答卷”,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群众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和温度。实现全面进步,共享幸福生活,是XX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XX县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美,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扎尕那达日村村民桑闹代主搭上了“旅游致富车”,办起农家乐,成了十里八村的“致富能手”。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随着经济持续发展,XX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防疫、保健事业从无到有,医疗技术和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22年民生支出12.3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58.58%。新增城镇就业45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15万元,劳务创收1.04亿元。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98.86%、100%、99.78%。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落实补助资金229.97万元,落实教育惠民资金835.59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974.64万元,惠及学生12990人次,投入3212万元实施29个校园提升改造和10个智慧教学项目。县藏医院创建二级民族医院通过复审,县医院危重孕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县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投资4890万元的县医院康复中心和县藏医院住院部完成主体工程。新建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站2个,殡仪馆项目落地建成。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568.51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590余人次,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9.89%。一个个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大礼包”,让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XX人民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谱写新时代XX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砥砺奋进 谱写新时代奋进之歌——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合作社里热潮涌动、景区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行走在洮州155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盛世和谐的优美画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XX县抢抓发展机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勇敢的17万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苦干实干、开拓进取,谱写了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壮丽乐章……
    王庭俊老师在XX县城工作近30年了,他依稀记得,当时的XX县城只有几家小卖铺、几间川菜馆和清真面馆,县城仅有一条破旧不堪的马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面,积水淹到脚踝处。
    从泥泞土路到村村通达,从缺衣少食到怕吃出“三高”,从土房危房到生态文明小康村……几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XX县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洮州大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力弘扬务实精神,着力抢抓发展机遇,这是XX县广大干部群众精气神的主旋律。他们把心思、智慧和力量都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到2022年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5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完成县级财政收入1.03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0元、10383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体验着最新讲话系列的时代变迁。
    坚定不移抓建设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资金来源渠道的延伸拓宽,XX县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总量连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十三五”以来,XX县上下按照州委、州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争取立项,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全力启动社会民间投资,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
    一个个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正积蓄能量、集聚后劲,撑起新一轮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脊梁。在2020年G248线大岭山至卓尼公路、生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青藏之窗·冶力之舟”等45个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去年有序推进了店子至王旗三级公路、卓合高速等建设项目。特别是XX县中部片区供水工程的实施,将永久解决XX县4个乡镇42个行政村以及卓尼县2个乡镇3个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难题,惠及6万多群众。
    依托资源聚合力 文旅产业高度融合
    初夏时节,天高气爽。冶力关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而在庙沟村的农家乐、民俗客栈内,前来住宿餐饮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以前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谁曾想随着冶力关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全村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冶力关庙沟村村民晏双梅说。
    改革开放初期,群众只是满足于解决“吃饱穿暖”问题,旅游是“奢侈品”。21世纪初,随着冶力关逐渐被人熟知,XX县顺势而为,开发冶力关旅游景区,拉开了XX旅游的序幕。
    近年来,XX县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始终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以建设冶力关大景区、创建国家5***级旅游景区、古战阿子滩大景区和百里洮河风情线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全域旅游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不断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生态旅游为重点,积极打造全县旅游精品线路,全力培育以冶力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游;以洮州卫城、磨沟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洮州苏维埃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
    多措并举促转型 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牧业生产条件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曾经,这些都是制约XX县农牧业发展的因素。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XX县农村基础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
    如今,XX县各族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移动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普及寻常百姓家,农用车、小汽车、电脑网络也同样迅速进入农家,村村通车、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电商和超市百货加快向农村延伸,农牧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XX县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乡村振兴重点,一点一点打基础,一步一步缩差距,以特色农牧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两大首位产业发展为主导,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形成了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XX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做强做优现代农牧业。基本形成了以“牛羊猪药菜菌”六大产业为主导,以青稞、藜麦等杂粮和土鸡、土蜂生态养殖为补充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种植面积年均保持在16万亩以上,规模养殖场达120多家。培育农盛、西正开、金谷丰等省州县级龙头企业9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供销模式普遍推广,中药材加工、仓储和牛羊肉屠宰冷链等农牧产品精细加工业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105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电商从业人员300多人,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XX当归”“XX大黄”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XX农产品有了全国公认的品牌。
    多年来,围绕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超过10亿元,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合作社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县农牧业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到9704元。
    倾心尽力办实事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建国初期,XX县社会事业发展很是落后。
    1954年,全县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59名,各级小学82所,在校学生6426名;1946年成立了第一人民医院,病床60张,1970年成立了第二人民医院,病床50张,1987年成立了县中医院,病床30张;1955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站,1973年成立了县防疫站,1982年成立了县计划生育服务站,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提高办学条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近年来,XX县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办好每项民生实事,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校录取率分别达到98.6%、99.2%、9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引进教育卫生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新增城镇就业708人,劳务输转4.3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71亿元。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县一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困难群众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强力推进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截至目前已化解小区22个,化解房屋1283套,化解率100%,已发证649套,发证率50.58%。
    XX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0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02%;“村村通”“户户通”广播电视入户率100%;全县卫生系统机构数44个,床位数414+张,专业技术人员460人……
    持续发力出实招 生态文明高位推动
    XX县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开展一系列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高度统一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XX县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不断筑牢绿色屏障。近年来,累计投资3.27亿元,完成植树造林11.9万亩,栽植各类苗木339万株;人工种草11万亩,退化草原改良14.5万亩;毒害草原、黑土滩治理8万亩,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治60万亩。有效管护天然林33.8万亩、公益林12.6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2.07%,天然草原平均覆盖度89.98%。水、土、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辖区内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土壤监测点位三种类型土壤监测结果均达标。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1家,年生产规模达到6万多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5%。
    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XX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奋进之歌。
    

砥砺奋进七十载 金色XX谱新篇——XX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铸就辉煌。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回族自治县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XX建设成了政治稳定、生态文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新时代新XX。
    XX回族自治县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打造“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宜游”的青海北部生态高地新XX谱写了华美篇章。
    经济发展绘就坚实底色。从有资料记载的1988年到2022年间,XX地区生产总值由1.17亿元增长到37.67亿元,增长32倍;人均生产总值由876元增长至27854元,增长32倍;产业结构由原来的45:26:29调整为33:13:54,经济基础不断夯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势头,为XX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坚实底色。
    文化旅游铸造金色品牌。XX县依托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建成10余个国家级景区景点,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岗什卡国际滑雪登山挑战赛、西北五省花儿演唱会等大型文化旅游赛事活动在XX落地开花,XX万亩油菜花海成为XX文旅产业推介走出省域、迈出国门的第一张名片,“金色XX”的旅游品牌被国内外游客熟知,被中央媒体专题报道。XX县先后荣获全球十大绝美花海、中国十佳最美乡村、中国美丽田园、中国最美县域等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扮靓城乡面貌。XX县借助项目支撑、对口支援等有利契机,结合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县城建成区面积从8.77平方公里发展到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633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9%,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生态环保留得青山绿水。XX县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37.3%增至如今的39.6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过去的68.3%增至如今的72.5%。健全和发展林草资源管护队伍,从70年代仅有30余人发展成为现在的1900余人。依托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投入资金6364.05万元,建设完成了11个标准化管护站及配套巡护设施,打造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周边配套旅游产业链,并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提升幸福指数。全县建成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民族体育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及12个乡镇文化站,农牧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实现109个行政村全覆盖。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共挖掘整理民间非遗近60项,其中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10项、州级代表性项目3项。
    平安建设构筑和谐社会。XX县着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工作措施的落实,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建设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7%。在20XX年、20XX年、20XX年XX县先后被中央综治委三次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获得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同时,自20XX年起,XX县连续四届荣获青海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凝聚手足力量。XX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发展的基石,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向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转变,巩固和深化全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XX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XX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精神文明推崇美德风尚。XX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文明单位结对共建美德乡村、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等活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狠抓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密切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引领全社会思潮主流,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先后推选出全国道德模范、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乡村好青年各1人,省州级道德模范5人,县级道德模范46人,最美青少年72名,创评“五星级文明户”20251户。
    党的建设夯实执政之基。XX县委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牵头抓总的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县基层党(工)委数从最初4个逐步组建至19个,党支部从6个发展为234个,党员从98名发展为近6000名,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巩固壮大。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不断取得新成效。
    

奋楫扬帆风正劲 勇立潮头满目新——XX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溪河潺潺,荆山如画;矢志奋楫,成就非凡。
    今年以来,XX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势有力,经济运行稳定增长,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持续上扬的经济曲线、奋进有为的豪迈士气、洋溢幸福的灿烂笑容,勾勒出XX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砥砺奋进
    推动经济提质效
    繁忙的生产场景,折射出XX县经济的复苏信号、产业活力和消费信心。特别是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市场消费加速回暖,经济回升向好的要素不断积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质量双增。
    今年以来,XX县委、县政府向发展聚心、向产业聚焦、向项目聚力,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一批重特大项目投产效益不断显现。
    6月20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批复同意将邵寨煤矿纳入生产能力核增试点,产能由120万吨/年核增至240万吨/年,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同规模的矿井,标志着邵寨煤矿产能核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XX县以打造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核心区为目标,按照“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布局新能源”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煤电化工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能助力。
    ——农业扩量提质增效。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XX县在发展煤电产业的同时,还把主要精力和有限资源向牛、果、菜、中医康养、生态环保等重点产业链集中。截至目前,计划实施的94项重点产业链项目,已开复工项目85项,开复工率达到90.4%,完成投资21.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0.5%。
    平凉优然牧业XX高产奶牛牧场项目是该县立足全市打造百亿级产业链目标要求,全力做好奶牛奶业文章而实施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概算投资3.2亿元,已入栏奶牛3000头。
    种出好苹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XX县苹果产业正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一大批新农人把果园当作直播间,把流量当作农资,让苹果销量激增。
    发展为民
    增强群众幸福感
    今年以来,XX县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城市创建深入人心。
    近年来,XX县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工程”“幸福工程”,坚持全局谋划、系统推进,以城带乡、全域共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渗透落实到各行业、各领域。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XX县充分发挥理论宣传教育平台作用,举办理论学习宣讲,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新布设景观小品20余处、各类公益广告500余处,让文明新风根植于每一个XX人的心中。
    此外,XX县整合行业部门志愿服务资源,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200余场次,形成了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
    2021年“10·3”地质灾害发生以后,XX县第一时间对受灾户进行充分摸底,出台临崖临沟临水避险搬迁安置三年计划,探索“农户筹一点、银行贷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建房资金筹措渠道,全面消除农户居住用房安全隐患。
    2022年,XX县紧抓中央支持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这一契机,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重大民生工程,精心谋划部署,高质量完成400户避险搬迁安置工作。
    XX县采取建设避险搬迁安置楼、集中安置点、分散自建房、购买县域存量商品房等安置方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据悉,XX将有1150户3699人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仅今年,当地计划实施10个整村整社搬迁,搬迁群众327户1009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新开乡下周村东风社是XX县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7623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