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柳条青,结伴郊外放风筝。女孩爱放花蝴蝶,男孩爱放大老鹰”。这首过去北京市井中传唱的童谣,描绘的是春天放风筝的热闹场面。风筝在全国各地有不同流派,北京风筝别具一格,有“宫廷风筝”之称,原为专供遣兴的玩物,结构精巧,精细华贵,具有不同于民间风筝的宫廷特征。
风筝造型主要有沙燕、硬翅、软翅、对燕、拍子、串儿、筒儿等形制。其中,沙燕又叫“扎燕”“沙雁”,外轮廓像“大”字,有“肥燕”“瘦燕”“雏燕”“比翼燕”等样式,民间有“肥比男,瘦比女,雏燕是孩童,双燕比夫妻”之说。根据骨架结构,北京风筝有软翅、硬翅风筝之分。对燕又叫“担子”,是一根竹条担起两只风筝;“拍子”是平板风筝,带长尾巴或穗儿;“串儿”是常见的龙头风筝;“筒儿”是指宫灯等圆筒形状的风筝。
风筝正面大多装饰有寓意吉祥的图案,如福寿三多、吉庆有余、松鹤延年、榴开百子、狮子滚绣球等,也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题材。另外还有鹰、蝴蝶、仙鹤、蝙蝠、金鱼、青蛙、牡丹等动植物图案,整体风格细腻雅致,笔法精到,色彩艳亮不俗。
“风筝曹”“风筝于”“风筝哈”是北京风筝的知名流派。曹氏风筝系曹雪芹创制,后传布全城。据传,曹雪芹曾著有《南鹞北鸢考工志》,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筝进行了系统整理,惜已失传。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8380.html